倪海厦仙师教我黄帝内经_(50)-宣明五气篇之五臓五行关系归类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(50)-宣明五气篇之五臓五行关系归类 (第1/13页)

    二十三、宣明五气篇

    二十三-1、五味均衡、五臓五病

    原文:

    五味所入:酸入肝,辛入肺,苦入心,咸入肾,甘入脾。是谓五入。

    五气所病,心为噫。肺为咳。肝为语。脾为吞。肾为欠、为嚏。胃为气逆、为罗、恐。大肠、小肠为泄。下焦溢为水。膀胱不利为癃,不约为遗溺。胆为怒。是谓五病。

    五JiNg所并:JiNg气并於心则喜,并於肺则悲,并於肝则忧,并於脾则畏,并於肾则恐。是谓五并。虚而相并者也。

    倪师注:

    五味进入人T,各以其X而各入所应归之臓。酸味入肝,辛味入肺,苦味入心,咸味入肾,甘味入脾,这是五味之入。

    五臓的气有病时,如心病为噫气,肺为咳气,肝为多话,脾为吞酸或吞苦味,肾为喜欠易嚏。六腑有症状时则会出现,如胃有病则生逆气打嗝,JiNg神易恐。大小肠有病时则生下痢。下焦有病时则生水气肿胀。膀胱有病则是小便不通利,如缓弛则尿失禁。胆有病则易怒。这是五种病症。

    五臓各有其JiNg气,但有时会集中在一起。如JiNg气集中在心则生喜,集中在肺则生悲,集中在肝则生忧,集中在脾则生惧,集中在肾则生恐,这是五气集中时产生的状况。人在虚弱时,气就会集中在虚弱之处,故反之亦可由病人的情志而察觉出何处生病。

    课堂笔记:

  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